采空塌陷区具有渐变影响持久、突发性、隐蔽性和多发性,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多,经济损失巨大,且在矿山地质灾害中占有突出地位。根据沉陷程度划分不同治理区域,使预防和治理进行不同侧重。一般采用采空区注浆充填方法。

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注浆充填治理方法
1)中浅部采空塌陷区采取回填方式。通过对矿区地下采空塌陷程度相对较低,地表未积水的区域,采取回填压实的方式开展灾害治理,利用泥土和废石填充塌陷区,使地表基本恢复原形,消除安全隐患,成为可种植的耕地或林地。回填过程中,铲车在开展回填作业前应先平整道路,铲去活动矸石; 施工过程中,须有工作人员指挥看管,并仔细观察塌陷区周边情况,避免由于大面积塌陷导致人员、车辆滑落进塌陷区内造成伤亡; 同时,在回填过程中需考虑地下水对施工条件的影响。
2)矿区井硐封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并可能诱发严重的采空塌陷,需及时对废弃矿区井硐进行封堵,并在封闭井硐口1.5~2 m处设置围栏及警示牌,防止车辆或其他重型机械碾压,出现安全事故。
3)深层塌陷积水区治理。由于回填成本过高,考虑到现实治理难度及治理后的应用效果,对于地面大范围塌陷后积水严重,以及经多次反复治理后依然严重塌陷的区域,可通过水面建光伏电站,水下进行人工水产养殖的方式,实现绿色能源发展、水体治理及当地经济发展等多效并进的综合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