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记录仪自应用到各大水利水电工程中,提高了灌浆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效率。自动灌浆记录仪具有数据采集、输入、处理与存储、打印功能,适用于帷幕灌浆、固结灌浆、GIN灌浆、岩溶注浆、公路维修注浆等基础灌浆工程。
灌浆记录仪安装与使用
灌浆记录仪应安装在施工现场,并具备下列条件:
1、距离灌浆孔口较近
2、施工干扰较少
3、减少或防止日晒、水淋、粉尘、震动。
4、有较稳定的供电电源,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
5、减少搬迁移动
灌浆记录仪在灌浆管路中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灌浆方式和灌浆记录仪的类型确定。对于循环式灌浆,灌浆记录仪的工作可采用大循环方式,也可采用小循环方式。当采用大循环方式时,应注意经常保持进浆和回浆流量计性能、精度的一致性;当采用小循环方式时,灌浆过程中应适时暂停灌浆,开通阀门进行浆液大循环流动,保持所有管路畅通。
(1)灌浆泵的压力、排量宜稳定,在出浆口或管路上应设置空气蓄能器。
(2)流量计宜采用垂直安装方式,也可采用水平安装方式。当采用垂直安装方式时,流量计中心线偏离铅垂线的角度不应大于3°。
(3)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内径应与流量计接口公称通径一致从电极中心开始计算,上游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公称直径的5倍,下游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公称直径的2倍。管道内壁应清洁光滑,管段连接处的密封件不得伸入管道内部。
(4)灌浆记录仪的流量计安装在灌浆泵的吸入端时,储浆桶的出口应高于流量计过流面顶点,作业时储浆桶中水泥浆应保持淹没储浆桶出口,防止吸入空气。
(5)灌浆压力的测量除使用压力计以外,同时应并联压力表,互为验证。压力计、压力表与灌浆浆液间应设置隔浆装置。隔浆装置传递压力应灵敏无障碍。
(6)灌浆记录仪电源电缆应使用带旋紧或锁紧装置的三相插头插座,安全地线应可靠接地。灌浆记录仪与各传感器间应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传输电缆,防止干扰信号进入灌浆记录仪。电缆应具有防水、抗拉特性。
(7)当采用核子密度计检测浆液密度时,使用单位应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确保施工及现场相关人员的安全。
(8)灌浆记录仪使用前,应对仪器主机及部件、连接线路、电源、灌浆管路等进行检査,进行通水试压,确认记录仪工作正常后,再转入正常的灌浆作业。
(9)一个孔段灌浆作业完成以后,应对灌浆记录仪的传感器接触浆液的部位和隔浆装置清洗干净,以保持传感器的灵敏度。
(10)灌浆记录仪发生故障时,应有专人负责维修,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自行调校。
(11)灌浆记录仪较长时间不用时,应收回至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