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地层加固灌浆是通过注浆的手段增加土体的强度、刚度和抗渗性,使其满足基坑工程的要求。
基坑地层加固灌浆的目的一般如下所述:
(1)减少挡土墙的水平位移。
(2)使基坑挡土墙被动区产生较大抗力。
(3)减小基坑挡土墙主动区土压力。
(4)增加基坑底部抗隆起稳定性。
(5)在长、大基坑中,防止因分段开挖造成的基坑内土体纵向失稳。
(6)防止挡土墙接缝漏水。
(7)增加挡土墙的垂直承载力。
基坑地层加固灌浆包括基坑内底部土体加固、基坑外阴角加固、围护墙接缝防水、围护墙底部脚趾加固等,从平面布局上区分有满膛加固、抽条加固等形式。如前所述,基坑内底部土体加固和基坑外阴角加固等大面积的加固已逐渐被深层搅拌、高压喷射注浆等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加固方法所替代,注浆法在这方面较多地应用在开挖深度小、变形要求低的基坑工程或是局部加固上;围护墙接缝防水施工现在也较多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的方法,因为注浆法毕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尤其在细颗粒土层中较为明显,目前更多地应用于开挖深度小、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低的基坑工程;围护墙底部脚趾注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围护墙底部脚趾注浆采用埋管注浆法施工,浆液一般采用水泥浆液。其他注浆施工可采用袖阀管注浆法、注浆管注浆法、花管注浆法,其加固机理一般主要表现为劈裂注浆形式,浆液可根据需要选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以增加土体强度、刚度为目的的注浆施工还可采用压密注浆工艺,如
CCG 工法等。
例:工程实例 1 -上海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浦西引道段 106A -104 地基加固灌浆
延安东路越江隧道是上海第二条穿越黄浦江底的公路隧道,全长 2261m,其主体部分是圆形隧道,直径为 11m,采用盾构法施工。在 1
号井以西的引道段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进行开挖施工,当引道段接近河南路时,分成两条独立的车道,所以在 106A 段的跨度达 21.4m,在 106~105
段的开挖深度达 11m。基坑位于市中心区域,北侧约 10m 处有一幢 6
层高亚洲大楼,南侧有一幢综合贸易楼,西侧为交通要道河南路。为减少开挖时围护结构的位移,保护周围的建筑物,**交通安全,采用注浆法对基坑内深层土体进行加固。
施工地区地层大致可划分为 3 层:
(1)杂填土:厚度 4.3~4.5m,主要由沥青、花岗岩抛石块石及碎石、砖瓦、废钢板、回填土等组成。
(2)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 7.5~8.5m,灰色饱和流塑,局部含有少量薄层粉细砂和贝壳,含水量 32.8%,孔隙比 0.85。
(3)淤泥质黏土:灰色软塑,局部含少量薄层粉细砂、贝壳和植物根茎,含水量 50.7%,孔隙比 1.39。
注浆采用袖阀管注浆法,注浆孔孔距 1.5m,排距 1.5m,孔深 25m,注浆加固深度范围-10~-25m,注浆加固面积 414m2 ,体积
7245m3 ,钻孔 212 只,注入水泥浆液近 2000m3 。
注浆加固后,土体N值由未加固时的0~1 提高到3~5,用跨孔法测定声波的横波速度,注浆后有明显提高,横波速度(v t)提高20%~45%,动弹模量(E
d )提高68%~138%,动剪切模量(G d )提高52%~138%,详见表21-7。
注浆加固后约 2 个月,当开挖到注浆加固深度时,可见层厚 1~2cm
的薄片状浆液凝固体分布在土体中,土体空隙处和薄弱处都充满了浆液凝固体,地下连续墙与软土的接触部位有大量浆液凝固体,提高了地下连续墙与土体的摩擦力。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位移量仅为
2.5cm,周围沉降量为 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