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用废弃老采空区上方土地,对于提高矿区土地利用率、缓解矿区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科技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关于采空区土地资源**和利用的研究,如我国在采空区上方兴建公路、铁路、隧道、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成功处治的案例越来越多。实践表明,掌握采空区的空间特征、岩层的移动、变形与破坏规律,有针对地处理采空区塌陷技术是完全可实现的,而研究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技术更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方法介绍
1、 强夯法
强夯法的原理是将重锤起吊到一定高度,令重锤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利用强夯时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强大动能挤压上覆地层压实采空区,加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构筑物沉降和改善地基土抗液化的能力。
强夯法主要适用于:(1)采空区埋深小于10 m,覆岩顶板厚度不大于6 m的采空区;(2)覆岩岩体完整性差、岩体强度较低的采空区。
当采空区上方为松散地基且厚度较大时,也可采用强夯法处理松散破碎岩体,提高地基承载力。
与其他处置方法相比,强夯法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加固各类砂土、粉土、黄土、人工填土、一般粘性土、杂填土的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地基承载力、紧缩模量;施工机械设备简单、节约材料和造价,强夯法加固处治采空区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表1列出了中国强夯法处治采空区的工程实例。然而强夯法处治采空区影响深度有限;施工过程中噪声比较大,施工产地需求较大;并且对土方含水量比较灵敏,含水量高锤击后容易形成橡皮土。
2、 跨越法
跨越法包括桥梁跨越采空区和桩基穿越采空区2种方式,桥梁跨越是采用梁或筏板跨越采空区巷道,基础置于巷道两侧稳定岩土体的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桩基穿越是采用桩基础穿过采空区后进入采空区稳定底板的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跨越法主要适用于:(1)采用桩基穿越采空区埋深不大于40 m的采空区;(2)采用桥梁跨越宽度不大于40 m的巷道或带状采空区,或采用梁、板跨越宽度不大于5 m的巷道或带状采空区。桥梁跨越采空区宜采用简支结构,计算桩基和承台的稳定性。采用桩基穿过采空区时,应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处治。跨越法在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中应用较少,部分埋深较浅且上部构筑物荷载需求较大的煤矿采空区可用桩基穿越法,表2给出了部分跨越法处治采空区的工程实例。
3、 注浆法
注浆法是指地面钻孔至采空区,采用液压,气压和电化学方法向地基土颗粒的空隙、土层界面或岩层的空隙或采空区的垮落带和断裂带里注入具有充填、胶结性能的浆液材料,以便硬化后增加其强度或降低渗透性。注浆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能好的顶板覆岩结构,有效抵抗采空区塌陷向上的发展,使地表产生相对均衡的变形和沉陷。
注浆法主要适用于矿层开采后覆岩稳定性评价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的公路路基部位的采空塌陷区;对于桥梁、隧道等构筑物应提高采空区注浆设计标准。采空区处治边缘部位应布设帷幕孔,防止浆液流失,帷幕孔间距宜为10 m,容许变动范围为±5 m。注浆孔宜采用梅花形方式布置,其排拒、孔间距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采空区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粉煤灰、砂土等材料,注浆材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注浆压力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注浆法是对岩土的原位加固,并能改变岩土固有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土建工程中,如公路、隧道、桥梁、房建等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